楼凤阁万花楼论坛,唐人阁 一品楼 论坛,凤楼阁信息兼职2025,51龙凤茶楼论坛

行业要闻
“PTT和原位功能化PET聚合及其 复合纤维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项目喜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
发布时间:2016/02/25 16:14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分享: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大会共授奖295项成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而“含金量”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技奖共分五大类: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该奖须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而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奖金为20万元,二等奖为10万元,特等奖为100万元。

    化纤行业“PTT和原位功能化PET聚合及其复合纤维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通用项目)二等奖。

 

项目完成单位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服装学院、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主要完成人

王锐、缪汉根、张叶兴、梅锋、朱志国、边树昌、张秀芹、周静宜、徐春建、王建明。

 

    从众多的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非常不易,那么,该项目是凭什么做到的呢?让我们来追寻一下蕴含于其中的奥秘吧。

 

项目研究背景

    聚酯纤维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的纺织纤维。但聚酯产业也面临严峻挑战,产品同质同构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亟需开发新型聚酯和创新传统聚酯。新型聚酯PTT(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兼具涤纶、锦纶与腈纶的优点,具有优良的蓬松、柔软、耐污及弹性等特征,并具有生物资源优势,但切片长期依赖进口,聚合关键技术一直被美国DuPont(杜邦)和Shell(壳牌)公司所垄断;传统聚酯PET 单一功能产品居多,难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研发具有抗紫外、抗静电及吸湿等多功能一体化聚酯产品意义重大。

 

项目研究意义

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舒适系列化聚酯纤维制备及应用技术”项目,该项目通过理论研究、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创新,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TT聚合、多功能PET(简称MFPET)原位聚合关键技术及装备,进一步攻克了PTT/MFPET 复合纺丝的技术难题,研发出系列多功能一体化聚酯纤维,实现了高品质纺织品从聚合物源头到终端产品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项目整体技术及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水平领先国际。项目是新型聚酯和复合功能纤维的重大创新。新型聚酯的聚合装备、工艺技术及工程化设计的集成创新,对带动聚酯行业产业升级和化纤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项目取得的成果

1. 三大创新技术引领我国聚酯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1)突破了PTT 和改性PTT 聚合成套技术。在深入研究PTT聚合机理及反应动力学基础上,自主研发出高效钛-锡复合催化剂和新型稳定剂,创新设计返流程酯化、低温缩聚工艺流程,发明水下切粒与缓释结晶结合技术,攻克副产物的分离与回收技术,催化剂用量降低40%,副产物减少60%,节能35%,建成我国首条自主知识产权PTT 聚合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

(2)攻克了大容量多功能PET 原位聚合及熔体直纺关键技术。创建异质协效原位功能化和粉体锚固链修饰、旋流匀化分散技术,设计温度梯度控制的三釜酯化及双鼠笼搅拌缩聚釜,攻克了复合功能化导致的纤维成形加工困难的技术壁垒,进一步开发高压、高剪切大容量熔体直纺技术,成功制得防透视、抗紫外、抗静电及吸湿等多功能一体化聚酯及其纤维。

(3)基于自主研发的PTT 和MFPET,研发出双组分高粘度差复合纺丝核心技术。创新设计专用纺丝螺杆及组件,开发了双螺杆高温度差熔体挤出工艺,解决了高粘度差导致的可纺性差、纤维截面异构化等技术难题??⒊鏊в?、吸湿、抗静电、抗紫外等多功能一体化弹性聚酯
纤维。

2. 项目取得的产业化成果显著

    项目已建成如下生产线:

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万吨/年PTT聚合生产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全球首条25万吨/年全消光多功能PET熔体直纺生产线,属国际首创。

全球最大的5万吨/年PTT/MFPET双组分多功能纤维生产线。

3. 项目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可观

项目开发的产品已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近五年直接经济效益销售额达99.61亿元,利润8.29亿元,新增税收2.84亿元,出口创汇2066.56万美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我国聚酯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4. 项目研发出多项新产品

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了多项新产品、新技术,如PTT切片、PTT纤维、异形PTT低弹丝、有色PTT全牵伸丝、PTT-多功能PET复合纤维(H400)、全消光多功能纤维、超消光多功能纤维及其系列化多功能聚酯纤维等。

5. 项目形成多项专利、标准

项目已获得美国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起草国际标准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4项、企业标准6项,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纤科学技术领域关于新型聚酯和复合功能纤维的重大创新项目。

 

项目主要完成人均为业内大咖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锐教授

王锐教授是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现任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四川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王锐教授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与科研工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改革开放三十年推动纺织产业技术升级重大技术进步奖1项,香港桑麻纺织科技奖一等奖1项,桑麻奖教金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她还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第一届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近年来共发表期刊及会议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合著著作4部,其作为副主编编著的《超细纤维生产技术及应用》一书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王锐教授还曾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市属市管院校高层次人才及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等称号。

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

    缪汉根是盛虹集团董事长,曾获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曾随国家领导人出席APEC峰会。从村办企业到“中国企业500强”的大型集团公司,资产从100万元到400亿元,员工人数从100人到3万多人,20多年来,缪汉根带领盛虹缔造了纺织行业的传奇。2002年,缪汉根把目光投向了纺织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化纤行业,2003年,缪汉根带领盛虹集团进军化纤行业,确立了以研发生产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市场定位。目前,集团化纤产业拥有年产190万吨差别化涤纶长丝总产能,在全球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纤维产品差别化率达到85%。公司开发了世界第一条记忆纤维专业生产线,是目前全球拥有PTT聚合专有技术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全消光系列纤维供应商,年产全消光纤维25万吨,市场占有率达90%,是全球领先的阳离子DTY系列纤维供应商及全球最大的细旦差别化供应商、世界两大PTT切片生产商之一。同时,集团致力于实现化纤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打造“智能工厂”,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国家两化融合及国际社会工业4.0战略方向。另外,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盛虹实现了产业视界“高”、产品开发“尖”、产业布局“宽”、创新能力“深”的“四维突破”,牢牢掌控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盛虹不断发展石化产业“支柱效应”。

    在缪汉根的运筹帷幄下,目前盛虹集团已形成了石化、纺织、能源、地产、酒店五大产业板块,旗下拥有研发、生产、投资、贸易、服务等公司20余家。集团先后被评为 “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盛虹”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5年,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82位,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9位。

    缪汉根有个心愿:要做好民族品牌,要尽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叫得响、立得起的品牌。缪汉根在强化企业品牌的同时,心系行业品牌的建设,持续鼎力支持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研究及相关系列活动,持续支持和推动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为打造中国化纤行业品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盛虹借助纤维流行趋势的平台,把企业整体形象推进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